缓解城镇缺水应提高雨水综合利用率
今年入夏以来,北京已经陆续下了好几场雨,这些雨水资源能否充分利用起来?做好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还有哪些办法?在2014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期间举行的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研讨会上,这些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重视城市水资源储蓄利用提高雨水综合利用率
“流得太快、排得太慢、存得太少,这是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北京泰宁科创雨水利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志刚在研讨会上指出。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2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另一方面,我国具有丰富的雨水资源,年均总量超过6万亿立方米。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城市大量雨水资源白白流失,雨水利用率不到1%。
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用途广泛,可用于土地入渗、场地喷灌、景观补水、洗车、绿化、卫生间冲厕、道路冲洗等。此外,雨水综合利用具有相对较高的成本效益。资料显示,海水淡化成本为5.0~6.0元/吨,中水成本为1.5元/吨,雨水利用成本仅为0.2元/吨。因此,雨水资源化利用,对于缓解城市用水压力、避免城市内涝灾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深圳市大自然生态园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员孙发政认为,城市化进程中的水土流失是最大的生态问题,应重视城市水资源的储蓄利用,确保城市生态用水。
“我国很多城市现在几乎看不到水塘、小溪,曾经有过的水塘被填平后加以硬化派上了经济用场。在城市水资源匮缺的情况下,建设项目更需要考虑天然雨水的储蓄利用,如收集建筑物楼顶雨水,将其汇集到雨水收集池,可作绿化、生活、生产用水等,不仅有利于区域的生态维护,也有利于缓解城市的雨洪压力。”孙发政说。
彭志刚以北京奥运及奥运配套工程为例加以说明。为响应“绿色奥运”理念,奥运期间,“水立方”屋面雨水收集装置可将收集处理后的雨水用于泳池补水。奥运中心区广场的地面排水大量采用透水铺装,使部分雨水能够通过铺装就地下渗,针对中小强度降雨效果显著;对于短历时高强度降雨,则通过线性排水系统将雨水引入地下,进入雨水调蓄池。
“使用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在对雨水进行综合利用的同时,更兼顾了防治内涝的功能。”彭志刚表示。
据了解,泰宁参与的北京奥运及奥运配套工程总汇水面积为152.65万平方米,按2008年585毫米的降雨量计算,2008年参与的奥运及奥运配套工程总雨水综合利用量约为43.46万立方米。
小型化、分散式就地处理污水节水同时节省处理成本
城市建设的微循环乃至与自然共生的时代已经来临。重构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其生态化改造,微循环系统建设成为必由之路。除雨水综合利用外,水资源微循环系统的建设还包括其他多种途径。
孙发政认为,城市可以以小区或楼宇为单位设置污水处理装置,将生活污水消除在源头上。如果每个小区或楼宇排出的水都是经过处理后的清洁水,那么整个城市的水污染问题就会得到根本解决。
“相比增设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这样能省下很多污水处理运行费用。我们应该改变重排轻储、重事后治理轻源头防治的城市水土保持理念,用水土生态新理念,确保城市生态用水。”孙发政说。
原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世界银行给发展中国家开出的药方往往是建大规模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用管网把所有的污水输送几十公里到大型污水处理厂,再将尾水往江河湖海里一排了事。这就要求在污水长距离传输的过程中加压输送,所有的污水管道要密封耐高压,沿路污水进入管网也必须加压才能泵入,导致排污系统极其昂贵和耗能。
“若把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组合成类似葡萄串型的小型化、分散式污水就地处理系统,将大大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弹性度。”仇保兴说。
|